目 录
● 运营新闻
01标准化推进 | 2022年8月份标准化工作成果公示
02一起读•书吧 | 运营事业部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读书会
03 节日福利 | 公司为员工发放中秋福利
● 运营风采
01 稳定中求进步 进步中谋发展
02 同心同行 携手共进 | 运营山西运营站开展2022年度团建之旅
03 钟总到门克庆运营项目外围水池检查指导工作
● 文采展示
01 谨防班组“破窗效应”
02 观《隐入尘烟》有感
03 “活着”本身就是意义
04 做自己的太阳 | 《一起同过窗》随想
● 节日由来
01中秋节
● 二十四节气
白露 | 白露暖秋色,月明清漏中
秋分 | 愿与山海共秋色,不负韶华不染尘
● 运营新闻
01标准化推进 | 2022年8月份标准化工作成果公示
运营事业部标准化小组在2022年8月末对内蒙及山西区域各运营站进行8月份标准化检查(主管评分站长复查)。根据检查结果及评分标准,现对各运营项目2022年8月份标准化评审结果通报如下:
2022年8月份内蒙、山西区域地面站点 标准化执行工作验收分数及名次 | ||
站点 | 8月得分 | 名次 |
巴彦高勒运营站 | 96.5 | 第一名 |
门克庆运营站(地面) | 94.0 | 第二名 |
葫芦素运营站(地面) | 93.5 | 第三名 |
母杜柴登深度水运营站 | 91.0 | 第四名 |
山西铁新运营站 | 89.0 | 第五名 |
2022年8月份门克庆、葫芦素两站井下 标准化执行工作验收分数及名次 | ||
站点 | 8月得分 | 名次 |
葫芦素运营站(井下) | 93.5 | 第一名 |
门克庆运营站(井下) | 92.0 | 第二名 |
评分说明:2022年8月份标准化检查,山西、内蒙区域地面运营站为各主管依据现场检查评分表(第七版)标准项执行验收评分;门克庆、葫芦素井下深度水为各主管依据现场检查评分表(井下第五版)标准项执行验收评分;北京、青岛为资料检查(含自评自查项)。
一、亮点及不足
亮点:
1、每日一题各站执行情况较好,现场提问四站员工均能准确回答。
2、巴彦高勒站在原来标准化基础上做了提升,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提升。
3、内蒙、山西区域站点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较好,本月没有扣分的情况。
4、母杜柴登深度水站标准化各项工作完成都按照标准完成,各项工作比较稳定。
不足:
1、葫芦素站点滴漏情况多,葫芦素三期ROT施工现场标准化破坏严重,现无法推行,需施工完成后推进。
2、虽然门克庆二期、三期均存在施工,标准化工作无进步,现场环境差,施工区域需设置警戒线。
3、各站点中控室文件筐有杂物,定置定位未做好。
4、铁新运营站各项工作均有漏项与不足,还需不断要求提升工作标准。
本月检查除亮点与不足外,存在以下几点问题:
1、各站点对新人培训不仅要教会操作,理论实践相结合,同时还要让其注意中控记录填写规范。
2、门克庆运营站(地面)除施工二期、三期外,一期也存在现场环境及标准明显下滑。
3、本次检查中,母杜柴登深度水运营站、巴彦高勒运营站现场环境较好,且有明显改善痕迹。
4、铁新运营站虽无大的问题,但很多工作存在细节问题导致扣分,说明工作抓的不够扎实。
02一起读•书吧 | 运营事业部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读书会
2022年8月,运营事业部“一起读•书吧”读书分享会拉开序幕,读书会主要采用“线下读书会、读书群分享、读书笔记”等方式,结合积分机制,激励主动高效地参与读书会的各个环节。旨在为员工创建一个开放,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,分享知识收获和见解,通过定期的活动,让参与者养成阅读与交流的习惯,进一步推动运营事业部学习型团队的建设。
经过8月-9月两个月的读书成果,读书会共收集到读书分享周报共83份,收集到读书笔记共14份。9月29日,运营事业部开展线上读书会,读书会成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近期读书的所思所想、所感所悟。
疫情特殊时期,虽不能行万里路见识于旅途收获,亦可以读万卷书远行于精神世界。10月份我们开始读第三本书《沟通力—12项修炼》,愿大家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积累,一种学习途径,一种精神追求,自觉养成“好读书、读好书”的习惯。

03 节日福利 | 公司为员工发放中秋福利
“明月当空撒银玉,又是一年团圆日。”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之际,为了让每位员工度过一个圆满的中秋佳节,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,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公司给予的温情,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。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及工作人员的辛勤准备下,为员工发放中秋福利。

每到传统佳节,公司总会提前为员工准备节日福利,感恩每一位员工,因为有了你们的一路相随,才有了一路的欢声笑语;因为有了你们的温暖相伴,才有了一路的温情无限;因为有了你们的孜孜不倦、辛勤耕耘,才有了公司蓬勃发展的今天。中秋前夕,公司及运营事业部各运营站积极筹备福利发放工作,有的发放礼品、有的发放现金,公司将福利送到每位员工手中,员工们收到福利后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映着微笑,捧着香甜!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每一位ds真人人定能再接再厉,继续拼搏,共筑辉煌的明天!
● 运营风采
01 稳定中求进步 进步中谋发展
◎滕飞
2022年9月,天气虽然转冷,但是鸟山运营站全体员工们的心却是火热的,因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认可。然而,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。9月,我们在安全工作和标准化工作中初步完善细节。对次氯酸钠药剂库房设置了防护护栏,防止其他施工人员误闯,同时配备了防护服,防护面罩,防护手套,使得配置药剂时更加安全。在标准化工作中,我们对药剂摆放更加细化,制定了加药SOP、药剂库房安全管理制度、以及药剂理化性质简介等目视化标牌,使得药剂摆放更加整齐,现场更加整洁。同时我们还完善了员工档案,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了安全培训,工艺培训,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台账。

随着人员配备的完整,我们的工作更加有序,责任更加清晰,每个人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9月,工艺主管叶树刚、工程事业部谢冰城、站长杨伟亮分别为全体人员进行了生活水及矿井水的工艺培训,使得大家对后续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。相信在以后鸟山运营工作中,我们会更加得心应手,全体鸟山员工的热情会更加高涨,尽职尽责的完成好每项工作任务,为鸟山运营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使鸟山运营站在稳定中求进步,进步中谋发展。
(选自/鸟山运营站)
02 同心同行 携手共进 | 运营事业部山西运营站开展2022年度团建之旅
◎ 余俊鹤
为增强山西铁新、合盛运营两站员工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认知,增进员工协作和凝聚力。2022年9月17-18日、24-25日山西运营站分两批到山西太行山开展了以“同心同力,携手共进”的主题团建活动。
爬山是一项最具征服力的活动,太行山我们来啦!征服它势在必得!
正所谓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。山顶的风景是对辛苦攀登者最好的回馈,就像我们在克服一个个工作中的困难后,收获的满满喜悦感与成就感。阳光正暖,不负时光,一路向前,乘风破浪!以梦为马,成就不凡。同走一段路,共打一场仗!
没有完美的个人,只有完美的团队,一个优秀的团队,要有和谐默契的队员,有共同奋斗的目标,才能完成工作上的突破。
03 钟总到门克庆运营项目外围水池检查指导工作
2022年9月22日下午,公司钟总一行来门克庆运营项目外围水池检查指导工作,现场详细询问了日常工作情况,员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,查看了工程部水池智能化改造项目推进情况,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通过本次领导视察工作,门克庆外围水池将继续落实各项管ds真人作,切实查找问题,解决问题,及时发现安全管ds真人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,确保运营现场稳步运行。
(选自/门克庆外围水池)
● 文采展示
01 谨防班组“破窗效应”
◎李成英
“破窗效应”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的一项实验,即: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一扇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没有得不到及时的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。久而久之,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混乱无序、无规则可循、麻木不仁的心理感觉。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犯罪就会滋生、繁荣。“破窗效应”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的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,这种现象不仅在社会管理中经常出现,在企业班组管理中同样要谨防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
一、企业班组管理中可能诱发 “破窗效应”的因素
1.规章制度不严密、不完善
一个班组的作风来源于班组的风气,取决于班组中正气和邪气谁占主导地位。规章制度是进行班组管理的重要依据,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。如果规章制度不严密、不完善,就出现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的混乱局面,容易使班组产生离心力。
2.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
班组管理中,如果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事情,班组管理者没有严肃处理,人性中的从众性弱点会产生法不责众的暗示心理,对第一个闯红灯者不予制止,就会给所有等红灯的人们这样一个暗示:违反规则不会受到惩罚且能获益。他们还会这样想:反正我不是第一个,前有车后有辙!尤其是对于那些 “小奸小恶”予以放纵,久而久之,制度就会成为摆设,使员工产生懈怠轻视之心,工作流程会“被改进”,工作目标会“被修订”。
3.初战不慎,开局不利
在每个团队或班组的建设过程中,各种“第一”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无穷的。第一次班会,第一次劳动竞赛,第一次安全检查,第一次优秀员工评比等等。如果每一个“第一”班组长都能认真设计,严格要求,每一个“第一”都能获得成功,那么今后这些活动将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;反之,若有某个“第一”因为设计不够严密,或者管理不够规范到位,则员工很容易从中看出他们“活动”的可能性,以后这一类的活动如果想再“亡羊补牢”严格要求,难度就大得多。而且,若后来仍无有效方法进行改进的话,则这一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又会辐射到其它类型的活动中,形成“破窗效应”。
4.对错误行为教育不及时
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及时、彻底、“一针见血”。有时候,由于事务繁忙,错误行为本身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,或由于其它的一些客观因素,班组长是在员工错误行为发生几天之后,甚至是几个星期之后才对其进行处理;有时有些班组长有可能把员工的错误进行“冷处理”,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批评就了事。这种不及时的教育就像隔夜的茶,一旦错过了认识的兴奋点,就很难再在员工心中引起共鸣;事后说多了反而会增加员工的逆反心理,为今后的管理设置路障。
5.教育方式不得法
如果教育无法深入人心,则组员可能出现“阳奉阴违”的现象:表面上承认错误,接受教育,实际上“心结”仍未解开,容易伺机再犯;如果此时在班组存在一些类似的员工,则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,在班组形成一股“反势力”,使班组工作处处受阻。
二、企业班组管理如何防止“破窗效应”
1.标准力求精细化
不准打破“窗”。制度、标准、规范是班组管理的基础,也是防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安全网。应力求精细化,才具有可操作性。如运营现场6S管理标准,要始终围绕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六个方面展开,制定详细的标准要求。工作场地不仅要求地面干净、墙面整洁,原材料、零配件统一放置,成品整齐划一、干净整洁;甚至劳动工具和个人生活用品都应有固定的位置。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只有充分认识到“破窗效应”,充分关注细节,才能防微杜渐,形成良好习惯,使得管理不断推进。
2.执行做到严格化
及时修好“窗”。制度、规范、标准上墙是前提,执行严格是保证。管理制度、标准、规范只有落实到行动中,才能有效地制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而执行严格包括执行及时和执行到位。当第一扇“窗”打破时,要及时处理,而且要按照标准处理到位。比如有员工违反操作规程时,按照操作规范和管理标准,班组长应该立即纠正并处理,班组长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拖延甚至不处理;班后会要通报违规情况并宣布处理结果;让当事人会上谈认识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那么在下一次就会有第二、第三个违规行为出现。按照标准严格执行,三个环节缺一不可,立即纠正违规行为可以防止产生不良后果;班后ds真人报可以儆效尤,教育全体员工遵守规章制度;当事人会上谈认识能使之明白必须为自己的违规行为承担责任。执行严格化是班组管理的关键,是防止“破窗效应”的核心。
3.管理实现持续化
时时维护“窗”。由于人性中的惰性,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形成一个坏习惯要费力费时。好习惯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积累,而破坏一个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往往瞬间即可完成。同样的道理,制度、规范、标准上墙,执行严格,短期内防止“破窗效应”并不难,难的是将制度、规范、标准执行到底。执行一项新制度,有时会经历“领导重视——重点推进——懈怠执行——制度落幕”这样的制度效力衰减过程。当执行懈怠时,“破窗效应”慢慢显现;最后制度落幕,悄无声息,“破窗效应”不断扩散,“好事”无人做,“坏事”、坏现象随处有。只有把管理持续化,把执行和落实始终作为重点来抓,才能有效地防止“破窗效应”的发生。实现管理持续化是班组管理的内涵,是防止“破窗效益”的保障。
(选自/巴彦高勒运营站)
02 观《隐入尘烟》有感
◎折佳俊
《隐入尘烟》不是纪录片,只是通过电影的方式向所有人展示出了两个被世界抛弃的人,只有有用的时候才会被人们想起来,他们惺惺相惜,彼此心疼,用爱和尊重换来一丝默默守候的希望。

马老四为了全村人的地租和希望,无偿多次献出自己的熊猫血,还被嫌弃脏,坐的地方都铺上一次性薄膜,两件大衣的钱还让扣出来,接受者不知恩、不感恩让人心寒。等到日子好起来了,庄稼成熟了,小鸡长大了……本该开始过上好日子的家庭却传来了噩耗,贵英溺水身亡了,手里还紧紧握着给马有铁的馒头。马有铁最后还了1570块钱,还了借的十个鸡蛋,说到做到,从来不是一句空话,给帮助他的人送了两袋土豆,放生了自己养了多年的驴……
我仔细看了他把他的驴放走的那一段他说了一句:“放你走都不会走,让人使唤了大半辈子,还嫌没使够吗,真是个贱骨头。”这又何尝不是在讽刺自己,其实他不是老实,他活的很通透,他只是无奈向命运低了头,他心中也有大爱,他勤劳,农活都会干,房子也会盖,他太看中亲情,如果他刚开始选择自己一个人生活就不会在老三家过的那么艰难。来时清清白白,走时也干干净净。最后第一次吃的鸡蛋居然是用来压一压农药的苦瞬间泪目了。用广大网友的话来说:“句句不说苦,却苦到天际。句句不说爱,却爱到骨子里。全剧不说苦,却苦出天际,全剧不谈爱,却爱入血液!”

善良的人永远都是那么善良,他不想欠别人的,临走前都想着把欠的东西全部还清,只能说这就是命运吧!联想到自己身上,有幸福的家庭,喜欢的人在身边,自己又何其有幸。其实无论亲情,爱情,友情,都是需要双向奔赴的,不要伤害重感情的人,如果不喜欢可以拒绝,但是不能消耗和利用。
(选自/门克庆运营站)
03 “活着”本身就是意义
◎杨建招
读完余华的《活着》,合上扉页,长长的舒了一口气,闭着眼回想书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,那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,发生的一切都好似在眼前一般,仿若就在昨天。富贵出生在富农家庭,生性散漫,后喜欢上赌博,最终家财散尽,将祖上三代的积蓄化为乌有。父亲被气到卧病在床,不久后撒手人寰离世,留下富贵和其母相依为命。从此生活在简陋的茅屋内,幸得富贵有其贤妻在家财散尽后仍不嫌其贫穷,此后富贵意识到创造幸福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双手,他开始学如何耕种,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。其妻后生下一女,生活过得并不富裕,却其乐融融。
这个经历了战乱、儿女、妻子离世的老人依然生活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。书的结尾,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,赶着老黄牛耕种着自家的耕地,在日暮黄昏里肩上扛着犁,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。这片承载着生活的土地包容了一切、接纳了一切,犹如母亲包容了孩子的一切。余华的《活着》是很多人的生活写实,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、疾病的困扰、生活的失意,我们仍坚强的活着,活在这片曾经养育过我们祖祖辈辈的土地上。看着富贵成长的经历,我们多多少少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年轻时的少不更事、冲动莽撞,随着经历诸多人与事后,一步步的完成蜕变成长。
读完余华的《活着》,我深深的陷入沉思,想从中抓住点什么,但又感觉什么都触摸不到,或许作者的本意只是讲述一个故事,又或许作者想让我们悟出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,哪怕是多么深重的苦难,我们都要活下去,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在这片厚实的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一样。因为“活着”本身就是意义!
(选自/葫芦素运营站)
04 做自己的太阳 | 《一起同过窗》随想
◎陈慧丽
好像没什么人对于这一季《一起同过窗》的剧集有什么好的评价,虽然资本介入可能丧失了编剧想表达的精神内核,但是这不正是初入社会的我们,从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孩童,进入社会后只剩下看起来还算正常的外壳。
像姜云明一样,以为自己努力就可以成为主角,可是主角是拿了主角的剧本通过了重重困难才成为主角,而配角经过种种困难依旧在黯淡的角落里生活。
曾经的自己是路桥川,不在意别人的眼光,就是一个真实的自我;曾经的自己是钟白,是好兄弟的大哥,闺蜜里也吃得开;曾经的自己是任逸帆,有完整的家庭却依旧孤独,身旁有好友理解;曾经的自己是毕十三,语不惊人死不休,别人眼里奇怪的人;曾经的自己是肖海洋,优秀的朋友差距很大,干脆就直接躺平;曾经的自己是李殊词,没什么存在感的小透明;曾经的自己是姜云明,以为自己拿着主角的剧本,其实自己不过是个配角罢了。
还有许连翘、顾一心、林洛雪、余皓、潘震,甚至眼镜,他们或许都是我的影子,或许是我的朋友,一群青春期的中二少年,多才多艺又无厘头,错综复杂的班级关系,但是彼此关心,彼此陪伴,共同参与对方的青春。
愈发发现自己的平凡,说有什么感觉也说不出,只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高不成低不就。
我害怕自己并非璞玉,故不敢细心雕琢;又不肯庸庸碌碌,与瓦砾为伍。成长就是一个逐渐接受自己平凡的过程吧,即使身在底层,我们还是需要努力挣扎,去尽力维持这份平凡,没准哪天就能成为发光发热的小太阳吧!
(选自/北京惠正实验室)
● 节日由来
01中秋节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起源于上古时代, 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以后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那你知道它的由来是怎样的吗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最初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日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。
“中秋”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《周礼》,先秦时期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、“中秋献良裘”、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活动。
而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则大约是在唐代,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且中秋赏月风俗在长安一带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并与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、杨贵妃变月神等神话故事结合,使之充满浪漫色彩,玩月之风方才大兴。
中秋节|诗词
《望月怀远》
唐·张九龄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《水调歌头》
宋·苏轼
(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。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)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● 二十四节气
白露 | 白露暖秋色,月明清漏中
白露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。古人以四时配ds真人,秋属金,金色白,以白形容秋露,故名“白露”。此时节,气温快速下降,绵雨开始、日照减少,季节由夏到秋转换。
白露·气候
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
进入白露节气后
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
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
有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一说
从白露节气开始
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
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
这时,中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℃—16℃
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
白露·物候
白露有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;二候玄鸟归;三候群鸟养羞。”
白露节气,暑气渐消,秋高气爽,丹桂飘香,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,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。
“鸿雁来,玄鸟归。”白露之后,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。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,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,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。民谚有云:“白露秋风夜,雁南飞一行”,“立秋知了催人眠,处暑葵花笑开颜,白露燕归又来雁,秋分丹桂香满园”。因此,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。
白露·养生
进入秋季,气温逐渐下降。因此,白露时节的习俗大多与“补露”有关,通过吃一些食物来补充身体能量,为进入寒冬做好准备。不过这一时节,为预防秋燥,简单实用的药膳、食疗即可,没有必要进行刻意的大补特补。
到白露,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“白露茶”,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,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。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,不经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,尤受老茶客喜爱。
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,家家酿酒,用以待客。其酒温中含热,略带甜味,因此被称为“白露米酒”。
秋分 | 愿与山海共秋色,不负韶华不染尘
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第四个节气。斗指酉;太阳达黄经180°;于每年的公历9月22-24日交节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。秋分,“分”即为“平分”、“半”的意思,除了指昼夜平分外,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。秋分日后,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,昼夜温差加大,气温逐日下降 。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,中秋节由“秋夕祭月”演变而来 。2018年6月2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批复发布,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秋分设ds真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按农历来讲,“立秋”是秋季的开始,到“霜降”为秋季终止,“秋分”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。从秋分这一天起,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: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,白天逐渐变短,黑夜变长(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,白天最短);昼夜温差逐渐加大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。秋分后,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,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,气温降低,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。